新闻资讯
NEWS

挂车穿梭织就产销图景

发布时间:

2025-10-18 16:27


清晨,一辆辆银灰色的重型挂车沿着平整的园区道路缓缓驶入,车轮碾过地面的声响与远处车间隐约传来的机器运转声交织,为这座油脂生产基地奏响了新一天的序曲。这热闹的场景,仿佛是印在流动画卷上的企业印记,正随着挂车的停靠,一点点铺展出油厂欣欣向荣的生动图景。

晨光里的装卸区:流动的“丰收”风景线

豆粕装卸区是整个油厂里每日最早热闹起来的地方。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厂区的储油罐顶,洒在开阔的地面上时,这里已排起了不长却有序的挂车队伍。驾驶员们熟络地与现场保管员打着招呼,有的下车检查车厢栏板、有的则站在车头旁舒展筋骨——他们大多是与富虹油厂合作多年的老伙伴,早已摸清了这里的生产节奏,每天清晨的装卸高峰,是油厂夜间生产成果的第一次“亮相”,而他们驾驶的挂车,便是将这份“成果”送往各地的“摆渡人”。

车间里的生产链:从原料到成品的“顺畅密码”

若说装卸区的挂车是油厂的“流动名片”,那车间里的生产链便是这张“名片”的“底气来源”。沿着装卸区旁的通道往里走,便进入了豆粕生产的核心区域——预处理车间与浸出车间。这里没有装卸区的热闹喧哗,却有着另一种令人安心的“忙碌”:巨大的齿轮在防护罩内平稳转动,输送带带着破碎后的大豆原料缓缓前行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,那是油脂与蛋白分离过程中独有的味道。

  从原料进厂到豆粕打包,再到最终装上挂车,这条生产链就像一条“无形的管道”,将大豆的价值一点点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。而这条“管道”之所以能始终保持顺畅,离不开车间里每一位工人的坚守,更离不开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持续优化。

“以匠心守品质,以实干促生产”——这是富虹油厂生产理念的生动体现。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,让油厂的豆粕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,也让厂区外的挂车队伍,始终保持着“来来往往、川流不息”的热闹景象。

领导班子的“掌舵力”:从规划到细节的暖心引领

油厂的欣欣向荣,从来不是偶然的“幸运”,而是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,更离不开领导班子的前瞻规划与暖心引领。在富虹植物油有限公司,提到油厂的领导团队,无论是车间工人还是行政人员,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两个词:“有眼光”“接地气”——前者是对他们战略规划的认可,后者则是对他们一线作风的点赞。

在生产规划上,领导班子始终坚持“以市场为导向,以需求定生产”。今年上半年,市场上对高蛋白豆粕的需求逐渐上升,公司总经理高总在一次市场调研后,立刻组织技术团队与生产部门召开座谈会,讨论调整生产工艺的可行性。那段时间,高总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到车间,和操作工一起查看参数调整效果,与工人交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。“高总常说,市场不会等我们,我们得主动跟着市场走,我们要服务于市场。”操作工老孙回忆道,为了尽快完成工艺调整,与技术团队一起分析数据、优化方案,最终让高蛋白豆粕实现了稳定生产,“当第一批调整后的豆粕装上挂车发往客户时,高总站在装卸区看了很久,他说,这不是一次工艺的调整,而是我们对市场的‘回应’。”

  正是这样一支“既懂战略又接地气”的领导团队,为油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凝聚了人心。在他们的带领下,油厂不仅在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上不断提升,更形成了“上下一心、实干奋进”的良好氛围。如今,当人们看到厂区外穿梭的挂车,看到车间里忙碌的工人,看到每一包豆粕上印着的“富虹”,便能感受到这份由领导引领、员工共创的“向荣之气”——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藏在挂车的车轮里,藏在车间的机器声里,藏在每一位富虹人踏实肯干的脚步里。

 夕阳下的厂区:未完待续的“发展答卷”

 傍晚时分,夕阳为油厂的储油罐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,装卸区的挂车队伍渐渐稀疏,但仍有最后几辆挂车在进行装车作业。当最后一辆挂车驶出厂区大门时,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。车间里,夜班工人已经到岗,机器运转的声响依旧平稳,仿佛在为新一夜的生产积蓄力量;

 如今,沈阳富虹植物油有限公司油厂的豆粕运输线,早已不是简单的“装车发货”,而是企业与市场连接的“纽带”,是油厂欣欣向荣的“缩影”,更是领导班子与员工共同书写的“发展答卷”。那些穿梭在厂区内外的挂车,载着的不仅是豆粕产品,更是富虹人对品质的坚守、对市场的责任,以及对未来的期待。

相关新闻